协会动态公告:
周小川: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作者:来源: 中国金融杂志发布时间:2012-10-09点击数: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10年,也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10年。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和变革的形势下,在多种复杂挑战和难得机遇的交织中,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坚定不移地推进和完成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金融改革,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金融业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成功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

这十年,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风云变化,人民银行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针对不同时期经济金融运行特点,注意在不同阶段把握好政策的取向和力度,金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有效性得到明显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2002年以后,我国经济摆脱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步入上升周期,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各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流动性过剩压力不断加大,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人民银行从2003年4月创造性地启动央行票据收回流动性。伊拉克战争和SARS疫情结束后,人民银行开始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利率政策工具组合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较早重视房地产价格变化,从2003年6月开始对房地产信贷进行风险提示,逐步建立起以调节首付比例和利率杠杆为主的、差别化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同时,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发挥汇率在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经济出现了增速急剧下行、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人民银行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果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确保流动性供应,先后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及时释放确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信心的信号,为提振信心、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及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中央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政策力度和方向,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和宏观审慎管理,有效控制了一度出现的物价过快上涨势头,保证了货币条件向常态回归。在多项调控政策的共同作用下,通胀水平在2011年7月创下3年来新高后回落。2011年10月份以后,针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蔓延、外需明显减弱、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大等问题,人民银行按照中央关于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在做好总量调控的同时,人民银行积极研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信贷政策的指导作用,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坚持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并积极促进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坚持市场化基本取向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十年间,中国银行(2.74,0.03,1.11%)、建设银行(4.06,0.08,2.01%)、工商银行(3.80,0.05,1.33%)和农业银行(2.49,0.02,0.81%)先后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在香港和上海两地成功上市。国家开发银行已由政策性银行改造成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并完成200亿元人民币注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改革平稳进行。通过改革,金融机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日益完善,经营管理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资产质量大为改观,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

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2005年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按照行政指导和市场化相结合的原则,稳步推进证券公司重组工作。牵头及配合处置了72家高风险金融机构,妥善解决大量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金融风险的及时化解,维护了金融体系平稳健康运行,保障了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2007年7月,人民银行牵头成立异常外汇资金流动监管协调机制,搭建了跨境资金流动联合监管平台。国际金融危机后,人民银行立即成立国际金融危机应急工作小组,研究制定了金融风险应对预案和相关政策措施。同时,积极构建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研究制定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认定标准和评估框架,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积极与相关监管部门协调,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工作进程。推动建立健全以存款保险、证券投资者保护和保险保障为主的投资者保护制度。

农村金融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逐步改善。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改革试点扎实推进,试点范围已经由8个省份扩大到12个省份。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产权制度和内部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历史包袱初步化解,资产质量不断改进。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涉农票据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加支农资金来源,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迅速发展。

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2004年10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实现“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十一五”以来,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构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建立健全市场利率体系。2007年上海银行间市场拆放利率(Shibor)正式运行并逐步确立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地位。2012年,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出历史性一步。2010年6月,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核心是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人民银行分别于2007年、2012年两次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幅,促进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目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显著增强,逐渐趋于合理均衡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初步显现。

与此同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加快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转变,改进“宽进严出”的管理模式,实行资金流入流出均衡管理,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在江苏等七省(市)试点的基础上,于2012年8月1日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推广至全国。取消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管理,进一步简化结售汇审核程序,提高个人年度购汇总额,大力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逐步放宽资本管制,取消对境外投资购汇额度的限制,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稳步推进资本项目有序开放,逐步取消境外直接投资的购汇额度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境外放款,支持中资企业借用短期外债,实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促进资本双向流动。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划分的7大类共40项资本项目交易中,除跨境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等仍严格管制外,其他项目已实现一定程度可兑换。在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不断加强和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拓展多元化投资,确保外汇储备资产总体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十年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债券、货币、外汇、黄金和金融衍生品等市场建设,金融市场体系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银行间债券市场取得跨越式发展。在认真总结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场外市场发展方向,将投资主体定位于机构投资者,推动形成了以做市商为核心、各类合格机构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分层有序的投资者结构。同时,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等行政改革要求,推动成立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积极发挥信息披露、信用评级、自律组织等市场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稳步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先后推出了短期融资券、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期票据以及债券远期交易、人民币利率互换等衍生产品。加强债券市场基础性建设,建立健全做市商制度、结算代理制度和货币经纪制度,完善债券交易、托管、清算系统,全面实现了券款对付(DVP)和现券交易净额清算。建立上海清算所,为银行间市场提供全面的、以中央对手方为主的集中清算服务,提高清算效率,降低清算成本。稳步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推动境内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允许国际开发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试点。2011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券8032亿元、中期票据7280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5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截至2011年末,我国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四位。

货币、黄金、外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也快速发展。货币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参与主体不断丰富,定价功能不断加强。形成了以黄金现货与衍生品、场内与场外相结合,面向机构和个人的多层次黄金市场格局。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机制和做市商制度,逐步形成了统一联动的外汇市场价格传导机制,2011年推出了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逐步推出了利率、汇率和信用衍生产品。

在对外开放中提升金融业竞争力

十年来,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国际化水平。切实履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金融业开放的承诺,同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主动扩大合作和对外开放,在外资合作机构设立、金融市场和业务准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进等方面实施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措施。

全方位、多层次、灵活务实地开展对外金融合作。深入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努力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维护我国的国际经济金融利益和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力配合做好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相关工作,围绕全球经济失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金融监管改革等重大议题提出政策主张,并通过部长级、副手级磋商主动宣传我国经济金融政策,化解各种复杂矛盾。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我国的份额排名上升至第三位,并进入基金组织最高决策层。正式加入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推动制定适用于不同国家、不同发展层次机构的国际准则和标准,推动国内金融改革和有关规则的完善。积极利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欧央行工作组、中俄金融合作分委员会等重大机制化活动,推动双边经济金融务实合作。

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利用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推进清迈倡议多边化。在东亚及太平洋(5.96,0.24,4.20%)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EMEAP)合作机制下,成功将亚债中国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利用区域性开发机构拓展与非洲、加勒比等地区的经济金融合作。2011年,人民银行先后加入东南亚中央银行组织(SEACEN)和中亚、黑海及巴尔干半岛地区央行行长会议组织。

稳步推进与港澳地区的金融合作,加强研究两岸金融合作机制。积极支持香港保持和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人民币在香港已成为继港币和美元之后的第三大货币,拓宽港澳人民币资金的投资渠道,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市场参与主体日趋丰富,参与深度不断拓展。开展两岸金融交流,2012年8月31日,两岸货币管理机构签署了《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以备忘录确定的原则和合作架构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

2009年8月,正式启动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微博)对我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工作,强化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监测评估。经评估团近三年的努力,评估工作圆满完成,主要评估报告已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网站全文公布。评估团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成就。

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要求,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跨境人民币业务从经常项目扩展至部分资本项目。2008年以来,已有202个境外国家和地区与境内发生人民币实际收付业务,人民银行先后与1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实现了人民币对泰铢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对韩元等5种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银行柜台直接挂牌交易。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已扩大到全国,截至2012年6月末,银行累计办理经常项目下人民币结算业务3.2万亿元。

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十年来,大力发展“民生金融”,积极做好“三农”、就业、助学、扶贫等金融服务。出台有关信贷政策措施,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支持家电下乡、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全面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

在支付体系建设方面,大力推进中国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建成并运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等。农村支付服务建设初见成效。目前,支付清算系统运行平稳,功能和布局日趋完善,在支持金融创新、加快社会资金周转、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促进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征信管理和服务方面,建成了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防范金融风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农户贷款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2年6月底,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接入机构分别达到639家和617家,为1833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及8.14多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

货币金银管理明显增强。持续提高人民币印制工艺、防伪性能和货币处理现代化水平。科学组织发行基金调拨,保证现金供应。改善流通中现金结构和整洁度。整合各方力量,加大反假货币工作力度。

国库现代化体系不断完善。巩固和提高经理国库水平,强化国库监督管理职能,增强国库资金安全保障能力。初步形成了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和国库管理信息系统三大系统为基础的国库业务管理系统的架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为纳税人提供了各种纳税申报与缴税便利,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在几秒钟内实现税收的纳税申报、缴款全过程。

反洗钱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建立了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可疑交易情报会商制度、金融监管部门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依法全面开展银行、证券期货、保险领域反洗钱监管工作,积极协助侦查机关调查和破获洗钱案件。积极参与国际反洗钱合作。

金融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金融标准化工作有效推进,金融统计数据的时效性明显提高。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发展力度最大的十年,是我国金融业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最快的十年,更是金融业服务国家社会发展取得成就最突出的十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紧密协作的结果,是金融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工作、奋力拼搏的结果。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十分严峻,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加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金融改革和支持经济增长的任务很重,人民银行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力争在金融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取得新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 程建国)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网站登陆 |

Copyright © 2005-2015 江苏省银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省协会版权所有2012-1号 备案号:苏ICP备05075282号

地址:南京市中山南路368号亚东名座8楼(培训部电话:83193282) 再投诉中心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