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公告:
尚福林: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三大考验
作者: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发布时间:2013-06-04点击数:

中国银行(2.95,-0.01,-0.34%)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尚福林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在发展的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党中央、国务院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举措。小微企业这片广阔的蓝海,已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转型的普遍选择。近年来,监管部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深化认识,加强创新,在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的同时,自身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小微企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在加快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如何继续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引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监管部门和银行经营管理者面对的重要课题。

  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实现四个优化

  近年来,通过监管部门的政策引领与支持,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着力优化发展战略、信贷结构、机构体系、服务能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成效十分明显。

  优化发展战略

  银监会坚持以商业可持续原则引导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并出台了一系列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加强正向激励。在监管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从战略高度理解和认同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义,并将其确立为转型的重要途径。

  国有大型银行调整发展战略,将小微企业业务作为新的增长点,率先引进国外先进模式,与自身机制、网点、人力优势相结合,发挥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主渠道作用。中小银行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一些股份制银行在二次转型中将小微企业列为战略重点,加大资源投入和创新力度。许多城市商业银行明确“立足当地、立足基层、立足社区”的市场定位,将小微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和信贷支持重点。仅以民营经济发达、小微企业活跃的浙江地区为例,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台州银行等90%以上的客户都是小微企业,既支持了地方经济,也初步破解了经营同质化的困局。

  优化信贷结构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一直是监管部门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目标。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较为剧烈。银监会及时提出“两个不低于”目标(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督促银行业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并明确了“打好基础、突出实业、科技为先”的指导思想,要求银行业将信贷资源向科技型小企业、重点领域优质小企业和单户贷款余额5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倾斜。近年来,小微企业贷款稳健增长。主要表现在:

  “质”“量”齐头并进。贷款总量顺利实现“两个不低于”的目标,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持续下降,对银行信贷质量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占比逐年攀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贷款占其全部贷款的比重从2010年末的19.28%上升到2012年末的21.95%。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贷款占到其全部贷款的半壁江山。

  地区差距缩小。中西部部分地区小微企业贷款持续高速增长,体现了银行业与当地经济共生共荣的良性互动。

  行业分布合理。2012年末数据显示,超过75%的小微企业贷款投向了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民生领域,银行信贷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夯实稳健经营基础的效果更加突显。

  优化机构体系

  完备有序的机构体系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基石,也是银行业落实转型战略的支点。各级监管部门着力引导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小微企业战略定位与管理水平加强机构建设,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并通过设立专营机构,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推动大型银行发挥网点优势。大型银行网点分布广泛、人员储备充足、信息技术先进,为服务小微企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监管引导下,大型银行在基层网点配备小微企业专业团队,并将面向小微企业集中区域的网点改造为专营支行、特色支行。同时,借助强大的中后台技术,实现对小微企业业务快速高效处理。

  推动中小银行建设专营机构。自2008年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以来,已有100多家商业银行设立了不同形式的专营机构,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如招商银行(13.75,-0.02,-0.15%)在苏州成立离行式的小企业信贷中心,并在全国设立36家分中心。民生银行(10.28,-0.10,-0.96%)将所有支行纳入小微企业专营体系,由总、分行小微金融部垂直管理,实现“商户进支行,商户进柜台”。浙商银行对专营机构提供优惠的行内资金拆借利率,并对新成立的专营网点给予专项费用补贴。

  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合理布局。为服务县域经济和涉农小微企业,银监会着力推进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截至2012年末,全国已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939家,其中村镇银行876家。小微企业贷款占村镇银行全部贷款的70%以上。

  优化服务机制

  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的特殊性,决定了银行业过去以规模扩张为导向的发展方式在这一领域难以为继,需要银行对服务机制进行全面改进和优化。银监会提出“六项机制”和“四单原则”,推动商业银行按照市场规律和商业化运作模式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并鼓励商业银行立足于小微企业和产业的运行规律及资金需求特点,探索创新高效服务小微企业的机制,并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内部管理取得长足进步。在“六项机制”和“四单原则”指引下,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内部制度、流程、系统、队伍。如招商银行基于大数法则打造了决策引擎系统,运用风险识别和量化技术,对小微企业客户实现批量化风险管理策略。包商银行开发出基于现金流的单人单户分析技术,在授信审批环节对客户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逻辑交叉验证。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建立泰隆学院,结合岗位锻炼、以老带新,形成较为完整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业务模式取得长足进步。如中国银行、建设银行(4.79,-0.02,-0.42%)引入信贷工厂模式,前台名单式批量营销,中后台集中进行标准化审批维护,以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式服务小微企业。一些股份制银行面向商圈、产业链等小微企业集群客户,根据行业特色定制服务方案。许多小型银行积极探索社区银行模式,利用地缘、人缘、亲缘优势,注重收集分析非标准化信息,破解小微企业贷款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并通过延长网点营业时间、扫街式营销、深入生产经营一线做贷前调查等形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贴身服务。

  产品开发取得长足进步。特色化的金融产品是银行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根据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各商业银行积极创新,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产品。如,解决小微企业抵押物瓶颈的无形资产质押产品、支持小微企业产业升级的绿色节能信贷产品、简化小微企业贷款手续的网络贷、手机金融IC卡等产品、提供贷款、理财、结算一揽子服务的综合金融卡产品等。

  当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三大考验

  2012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和银行业自身经营情况的变化,小微企业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对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加快自身转型提出新的考验。

  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上升的考验。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管理缺陷和融资能力不足,贷款风险相对较高。目前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比企业贷款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其中单户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是平均水平的近四倍。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剧,部分地区贷款风险有上升趋势。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多元化的考验。经济波动中的小微企业正如大浪淘沙,加剧了优胜劣汰的进程。经受住这一轮洗礼后,优质的小微企业将激发出更加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如跨产业转型的企业需要大额启动资金支持;制造型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需要长期贷款周转;出口型企业随着贸易额扩大,需要银行提供贸易融资、跨境结算、汇率避险等服务。对于这类小微企业,单一的发放贷款已不能满足其需求。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考验。在监管部门政策激励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银行业总体上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积极性很高,服务水平明显上升。但部分银行在战略定位上尚未树立差异化、特色化的经营理念,专业化机制和体制建设落实还不到位,也缺乏对市场和自身的了解,专业水平有限,服务模式和产品设计出现简单趋同的苗头,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而互联网、电商等新兴的第三方机构凭借掌握信息流和物流的优势,也加入对小微企业客户的争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继续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四项举措

  下一阶段,监管部门将把“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拓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作为工作目标,并继续推动配套政策和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从增供给、强服务、防风险、筑合力四个层面,更好地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增加供给

  监管部门和银行机构要想小微企业之所想、急小微企业之所急,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和信贷政策,不断增加小微企业金融供给,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

  机构供给。鼓励银行机构增设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引导网点向基层延伸、向薄弱区域和空白点延伸。增设服务县域经济与“三农”领域小微企业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信贷供给。银行机构要单列年度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和资金计划,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倾斜,持续增加信贷供给。

  优惠政策供给。允许符合条件的小微信贷降低资本占用、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发行专项小微企业金融债、优先选择小微金融成效显著的机构进行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等。

  加强服务

  各级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做好监管引导、政策研究等工作,激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生动力,以专业化、综合化、差异化为目标,提高与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特点相匹配的专属服务能力。

  专业化服务。商业银行要进一步落实“六项机制”,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建设、管理和资源配置力度。做实专营机构,做好小微企业特色分支行,强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训建设,积极推进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综合化服务。商业银行要根据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特点,由单纯提供融资服务转向提供集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要根据小微企业产、供、销各环节上不同的金融需求,提供一揽子、全方位、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方案。

  差异化服务。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开展差异化竞争,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型银行要继续深化改革,发挥网点、人力和技术优势,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切实践行社会责任;中小银行要将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战略转型相结合,科学调整信贷结构,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防控风险

  针对当前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个别地区和行业小微企业风险暴露增加、不良贷款反弹的情况,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要遵循市场原则,做好三项前瞻性工作:

  主动防范风险。科学把握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客观规律,将风险防范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攻。当前,要及时调整完善小微企业客户甄别技术和信贷管理文化,创新服务方式、信贷产品、管理流程、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提高风险防控的前瞻性、主动性。

  及早化解风险。力争做到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早预警、早识别、早处置。对潜在的重点风险和苗头性、趋势性风险隐患,要提高敏锐性,重点加强监测和管理。要坚持在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风险,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转型升级。

  审慎科学开展创新。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必须务实推动,稳中求进,要统筹创新发展和合规风控,提升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各商业银行要有效跟踪、研判和管理创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要健全风险隔离措施,把风险控制在自身可承受的范围内,切实防止风险外溢形成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共筑合力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从来不是银行业的“独角戏”,而是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的“协奏曲”。我们期待进一步推动形成小微企业金融发展合力,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有效的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配套使用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动性、引导性和带动性,通过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增加财政贴息资金、增加担保公司资本金、减免税收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领域。

  多元化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要从单纯的债务融资向多元化融资模式转变。要更加充分地利用股票市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渠道融资,推动解决小微企业“借不到、借不起、借不长”等问题。

  共享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构建信用体系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已有的企业和个人征信平台的作用,并在不断充实完善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同时,破除部门利益障碍,整合工商、税务、电力、海关等各部门信息,增加小微企业的非信贷公共信息及小微企业主信用信息,形成统一的平台,共同提升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质效。

  回顾我们走过的历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事业与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中曾经遭遇的许多重大命题一样,既非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下,银监会践行监管使命,引领中国银行业在服务小微、加快转型的征程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愿与各方面携手并进,贯彻“十八大”精神,继续以服务促转型,以转型强服务,开创银企互利共赢新局面,共同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助力。■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网站登陆 |

Copyright © 2005-2015 江苏省银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省协会版权所有2012-1号 备案号:苏ICP备05075282号

地址:南京市中山南路368号亚东名座8楼(培训部电话:83193282) 再投诉中心电话: